- 鐵壺之家,10年品質保證!
-
- |
- 支付方式
- |
- 客服熱線 :
- 400 - 607 - 9898
鋄(jiǎn)金銀工藝—— 這種工藝最早出現于唐代,也是用于鐵器上,是將鐵胎上塹出橫縱排列的網狀線格,規整密集,使用金絲或金箔排列好圖案后,置于鐵塊兒之上,使用具有一定韌性和硬度的工具將金絲或金箔錘于斜線內。
馬未都先生在某節目里是這么描述的:
“鉄鋄金、銀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藝,因為金不附著在鐵的表面,如果你用物理的方法,比如你像在銅上、在銀上這種鎏金的方法它是不可以把金鎏在鐵上的,那么他只好用一種非常復雜的工藝叫‘鋄’,這個‘鋄’簡單地解釋為撞擊,它是事先要把紋飾刻出來做好,然后用極薄的金用高速地撞擊讓它這個金粘結在上頭,因為金是比較柔軟的,這個延展性非常好,在高速的撞擊下,金會依附于這個鐵器的表面,所以這是用鋄金的一種古老的工藝?!辫F鋄金憑借極其考究的的做工,精致的圖樣一直都只流傳在達官貴人手中,是身份尊貴的象征?!?
鐵其材質,特性與金銀迥然有異,一軟一硬,要做到鑲嵌,非常之難,其難點在于它的鑲嵌方式極為特殊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種工藝在中國逐漸失傳,而在日本,卻保留著這一古老的做法:
京都有種工藝,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200年前的奈良時代,和對唐文明的交流、學習密不可分,這一工藝被稱作布目鑲嵌工藝,他的制作方式與唐代的鋄金銀工藝并無太大區別。
布目鑲嵌因其在鑲嵌刻槽時刻槽密如布紋而得名。久負盛名的京都鐵瓶(關西鐵瓶),其最為人稱道的絕技即為金銀布目鑲嵌工藝,能夠熟練掌握的金工匠人在日本全國也是寥寥無幾。
下面通過一個簡單的制作實例,帶大家了解一下這項當代金工絕技:
1)刻槽
在鐵塊上橫豎刻出布紋般纖密的無數細槽,密度大約為1mm之中7~8道槽,因此光憑肉眼是無法看清楚的。這是京都鑲嵌中最重要的一個工序。如果槽刻得不夠深度的話,那鑲嵌上去的金銀就很容易剝落。
2)嵌入前準備
將直徑0.15mm~1mm的金銀細線放入刻槽,排列成圖案。這個過程之中,工匠不打草稿直接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圖案設計。
3)嵌入
用鹿角榔頭錘打金銀使之延伸,呈現金屬光澤,打入刻槽之中。這里,如果用鐵榔頭的話,原本鐵面上的直線細槽較易被被打成曲線,導致金銀脫落。
4)腐蝕、生銹、防銹
將嵌入后的作品氧化,然后在表面涂上氨水放置兩天。
清除刻槽后涂上茶水產生單寧來防止生銹。
5)上色(燒漆)
將作品放在火上,刷漆燒制顏色,該過程重復3~4次。
6)刮漆
將鑲嵌部分金銀表面的漆刮去。為使表面更加光滑,通常使用刮刀蘸水小心研磨,避免刮出劃痕。
7)最后加工
用刻刀在金銀圖案上刻出輪廓線及其他細線,增加作品的立體感。另外也有在圖案上撒上細沙,使作品更具明暗變化。
8)完成
金銀布目鑲嵌工藝在鐵壺等球面結構上的應用最為復雜和困難,堪稱鑲嵌的最高技藝。目前,在日本能夠熟練采用此項金工絕技裝飾鐵壺的匠人也是寥寥無幾,經此技法裝點的鐵壺也堪稱壺中精品。
現在中國已有一些匠人,復原出了在銀上鋄金銀,花費了許多的心血已然極為不易,然而要做到鐵鋄金銀的手工藝技術,還需要一定的努力!
#唐朝# #工藝# #非遺# #日本#